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导读: 芡实就是睡莲科水生植物的果实,可供食用也可作药用,营养价值极高。很多人不知道芡实怎么吃,也不知道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所以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来看看芡实怎么吃及食用方法。 中药名 芡实 qianshi。 别名 鸡头米、水流黄、鸡头果、苏黄、黄实、……
芡实就是睡莲科水生植物的果实,可供食用也可作药用,营养价值极高。很多人不知道芡实怎么吃,也不知道芡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所以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来看看芡实怎么吃及食用方法。
中药名
芡实 qianshi。
别名
鸡头米、水流黄、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嘴莲。
英文名
Euryales Semen。
来源
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r Salisb.的成熟种仁。
植物形态
一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很多尖刺。根状茎粗壮而短,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初生叶沉水,箭形,后生叶浮于水面,叶柄长,叶片稍带心形或圆状盾形,直径65~130厘米,上面深绿色,多皱褶,下面深紫色,叶脉凸起,边缘向上折。花紫色,单生于花葶顶端,花葶粗长,部分伸出水面。花昼开夜闭,花萼2片,花瓣多数,雄蕊多数,子房下位,心皮8个,嵌入于膨大的花托顶端,柱头圆盘状,扁平,略身下凹入。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密生尖刺,与花蕾均形似鸡头,故称“鸡头米”,种子球形,黑色,花期夏、秋季。
产地分布
多生池、沼及湖泊中,水底须为疏松的黏泥,否则不易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药材性状
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毫米。衰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涩。归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临床应用
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亦可适量煮粥食。用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淀粉、蛋白质及脂肪。此外,尚含钙、磷、铁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及胡萝卜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相关药方
①治膏淋:生山药30克,生芡实18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大生地(切片)18克,潞党参9克,生杭芍9克。水煎服。(《衷中参西录》膏淋汤)
②治黄带下: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3克,白果(碎)十枚。水煎服。(《傅青主女科》易黄汤)
③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120克,人参30克。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④治风湿足膝疼痛不能步履:山药、莲肉(去心)、芡实(净肉)、茯苓(去皮)、薏苡仁(炒)、糖霜各1斤,粳米二升(炒)。上为末拌匀,用土茯苓煎汤常调服,不过半月即愈。服此药忌茶,以上茯苓汤当茶。
芡实怎么吃
一、熬粥
芡实银耳粥
材料:芡实(鸡头米),银耳,无核红枣,糖桂花(或桂花)
做法
1、干芡实提前8小时发泡好,用高压锅压20分钟
1、干银耳洗净泡发后,撕成小朵,将银耳放中砂锅中跟芡实一起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
2、无核红枣洗净,如果有核要先去掉,放入已经锅中继续煮20分钟
3、待银耳煮至软糯,再煮2-3分钟即可
4、吃的时候淋上少许糖桂花
二、煲汤
水鸭芡实汤
材料:水鸭2磅(900克左右),薏仁40克,芡实40克,红枣3粒,姜5片,水1500ml,盐
做法
1.水鸭洗净斩块后飞水,薏仁,芡实和红枣洗净;
2.烧锅油热后放入姜片和鸭肉大火煸炒2分钟左右;
3.将所有材料放入一锅,加入开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然后转文火煲2小时即可。
清补凉汤
材料:排骨(或鸡肉)500克 玉竹25克 党参4根 枸杞40粒 芡实30粒 淮山30克 蜜枣2个 姜一块 盐1茶匙(5克) 清水3升
三、清炒
虾仁芡实
材料:鲜河虾仁300g,鲜芡实100g,精盐4g,鸡蛋清1只,干淀粉5g,湿淀粉5g,料酒5g,味精1g,太太乐鸡精1g,麻油5g,葱姜汁5g,鸡清汤100g,色拉油(750g耗约75g)。
做法
1、将虾仁漂净,用洁净的毛巾吸干水分,置碗内加精盐、料酒、葱姜汁、味精和鸡蛋清拌至有粘性,再放入干淀粉拌匀上浆。
2、锅洗净置中火上,舀入色拉油烧至四成热时,倒入上浆的虾仁划散,至断生发白时捞出;再倒入芡实焐至熟时,倒入漏勺滤油。
3、原锅内加入鸡清汤、葱姜汁、料酒、精盐及味精和太太乐鸡精,调好咸鲜味,下入湿淀粉勾薄芡,然后,倒入芡实、虾仁,颠翻均匀,淋上麻油,出锅装碟即成。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肯定已经对芡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知道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的相关知识,就继续看吧。
延伸阅读: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