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视频教程 练习太极拳拳劲的求取之道
导读: 练习是重要的过程,只有将拳劲练好,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所以我们要对拳劲的练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来了解一下吧! 练习太极拳拳劲的求取之道 拳劲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一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就是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
练习是重要的过程,只有将拳劲练好,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所以我们要对拳劲的练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来了解一下吧!
练习太极拳拳劲的求取之道
拳劲的练习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一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就是静力型、动力型和动力静力结合型。
比如泰拳、拳击属动力型,大成拳、丹劲道属静力型,太极拳、八卦掌属动静结合型。当然动与静都不是绝对的,只是在求取拳劲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动或静的某一方而已,并由此形成鲜明的训练风格和技术特点。
总体而言,动力型属外求法,静力型(含动力静力结合型)属内求法。
略述如下
1、动力型求取劲力之道
以拳击的训练为例,通过打沙袋、抛实心球、负重深蹲、腹肌锻炼、举扛铃等动力训练产生力量,通过打手靶、击梨球、速度球、击影、组合拳等,进行攻防、速度与反应的训练,将基础力量转化为击打力量。
拳王争霸赛最精彩的画面通常是重拳击倒对手的瞬间,因为这一瞬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比如力量、时机、击打部位、技战术、意志品质等等。在这些内容中力量(也就是功力)是决定性的致胜因素。
力量是核心,重拳需要力量,组合拳需要力量,保持灵活轻盈的步伐也需要力量。
拳击的发力上肢力量只是辅助,腿部力量用来发动与加速,蹬地转髋是拳击发力的关键。
伸膝力量是核心力量,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深蹲是拳击训练的王牌动作,不仅产生力量还能使力量传导通畅。
半蹲是模拟拳击发力的最佳动作。腿举是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动作,有利于将核心力量从下肢传导到上肢。
2、动静结合型的劲力求取之道
该型以太极拳最典型,太极拳形体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内在则是“意气君来骨肉臣”,松柔为魂,阴阳为母,“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滞,“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动中求劲,静中求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运身,用意不用力。
技击特点
心静制动,以虚待实,后发先制;以柔克刚,阴阳相济,化中有打;以小打大,以弱胜强,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引动四两拨千斤。
《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因为太极拳是动中求劲,如果没有师传身授,局外人难以掌握,故有“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
拳劲的表现形式
出肾入肾的内气鼓荡劲
太极拳强调“练的就是一口气”。而太极拳的这口“气”一是须气沉丹田丹田鼓荡,二是要“出肾入肾”,以使之“积精累气”、 “积气归神”,将凝聚的体能量升华成为太极内功的高能物质。
关于“出肾入肾”,陈鑫拳论指出:“周身元气皆出肾,肾水足则气则壮大…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气之所生实始于此,归宿必归到此。”又说:“命门者,肾也,中气之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出肾入肾是真诀。”从传统陈式太极拳行拳体验来看,太极拳不仅注重“长呼短吸”、“气随手出”、“呼出肺腑浊气而使真气下沉丹田”,催动腹内气息鼓荡起来,亦很注重静入动出,气运命门时时后撑,或在脊椎上领下沉对拉拔长中作气机调节。
这种注重丹田内气鼓荡、注重出肾入肾的内气修炼,充分吸纳了传统气功的修炼方式并在拳术中拳法加以发展,科学地解决了行拳与气机运化的矛盾,久之行拳中腹内如有温水摩荡、时有鸣声悦耳,行拳后口津泉涌、口齿生香、神清气爽、体舒心怡,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至柔至刚的刚柔相济劲
太极拳要求由松至柔,由柔至刚,至柔至刚,刚柔相济。放松是太极拳的一个“核心技术”,是需要练一辈子、悟一辈子的基础功夫。修炼放松要意念入静放松,心平气和,不要有拘紧、急躁、慌惶、忧伤等等不良情绪。
要放轻手感,能轻才能松。手臂运劲要“轻如杨花”、“轻若鸿毛”,轻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要松开两肩、两胯四大块,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要注意沉肩坠肘,要以松腰松胯来带动每一个劲力。
要在慢频率运劲中体会放轻放松。在慢频率中平静心态,放松关节,使丹田内气从容鼓荡、从容凝聚而“积柔成刚”。要从推手中体验沽连黏随劲,从而准确把握放松至刚柔相济的感觉。
延伸阅读: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