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男子接受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术
导读: 9月16日上午10点,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新闻发布会在西京医院举行。8月30日接受机器人小肠移植术的29岁杨林及其家人来到发布会现场,杨林表示:因为小肠移植术自己能够活了下来,不仅感谢自己的父亲为自己捐献180厘米的小肠,同时也感……
9月16日上午10点,西京医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新闻发布会在西京医院举行。8月30日接受机器人小肠移植术的29岁杨林及其家人来到发布会现场,杨林表示:因为小肠移植术自己能够活了下来,不仅感谢自己的父亲为自己捐献180厘米的小肠,同时也感谢西京医院的医生们使用最尖端的技术让自己活下来。
商洛男子接受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术
在发布会上大秦网了解到:接受小肠移植术的杨林,出身自商洛市洛南县一贫苦农民家庭,其于2004年因见义勇被尖刀刺穿胰腺,虽经当地医生做了相关修补手术,但于近年内却时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直至2014年8月病情严重,送入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肠阻塞,且大部分肠管已经坏死,需手术切除才能挽救生命。待手术切除后,杨林的小肠只剩下短短20公分,紧靠20公分的小肠吸收营养根本无法满足其自身的基本需求。1米75的身高仅有40公斤不到的体重,每天靠打吊针维持生命,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经多方打听,杨林的父亲杨晓明找到了国际知名的小肠移植专家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国生教授。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吴教授认为病人有进行小肠移植的适应症。同时经检测,杨林与父亲的血型、组织配型非常合适,由父亲提供一段小肠进行亲属间的移植可行性很大。
2015年8月30日,经术前准备体重已增加10斤的杨林与其父亲杨晓明被同时推进西京医院手术室。在10个科室、60多名医护人员、10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下,29岁的杨林成功接受父亲杨晓明180厘米的小肠。截至9月16日,父亲杨晓明已于术后第四天康复出院,儿子杨林移植肠存活良好,并恢复进食。
目前所知,这种用机器人进行小肠移植的方式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尝试,手术的圆满成功宣告了世界首例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的正式诞生。
机器人活体小肠移植术与以往的活体移植术有什么不同?
在发布会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国生教授介绍道:“与以往相比,对于供体的手术,传统的办法需要在腹部切个大口子,手术操作虽然并不复杂,但精细程度不够,术后恢复相对慢一点。这次手术选择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只需要在腹部开几个小洞,插入细细的机器臂进行仔细分离,待拟移植的小肠准备妥当之后,再在腹部开个小口子取出小肠,灌洗干净后与受者的血管及肠管吻合。”据吴教授讲,国内外有利用机器人取肝取肾的,但从没有取小肠进行移植的尝试。
小肠由于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移植后排斥反应剧烈,需要使用大量的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处理不慎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是大家公认的器官移植制高点。这次成功的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是活体小肠移植技术层面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其具有高清的三维视野、精准的手术操作、极少的术中出血量,减轻了供体术后的痛苦,避免了开刀手术带来的其他创伤。据吴教授介绍,这些年西京医院的小肠移植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但作为一种难度很大的移植手术,还需要解决科学层面上的诸多问题。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